2019年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者 翁绿芪
2020-03-25查看详情主要工作经历:
2009年10月至今,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杨浦工作站,社工;2018年9月起,助理督导(示范岗);
2016年至2017年,杨浦区社会工作协会,综合督导助理;
2017年至今,杨浦区社会工作协会,综合督导。
曾受奖励情况:
《对提高药物滥用人员自我效能感的探索》荣获2011-2012年度杨浦区优秀社会工作案例;
《以人为本,培养积极改变》荣获2013-2014年度杨浦区优秀社会工作案例;
《聚焦优势、资源和可能性,强化戒毒动机》荣获2014年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岗位技能大练兵”优秀案例一等奖;
荣获2012、2017年度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优秀社工;
荣获2014-2015年度杨浦区优秀社会工作者称号;
荣获2016年度杨浦区优秀社工督导助理;
荣获2017、2018年度杨浦区优秀社工督导。
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成就:
1、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为药物滥用群体提供个案服务
我所服务的群体有其特殊性,因吸毒属于违法行为,许多服务对象都是因为被处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而不得不来到社工这里,同时社工也需要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的要求主动去查找联系其他登记在册的社会面人员,故要和这个群体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戒毒康复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也常会面临复吸的过程,这给社工的介入带来了很多挑战。
作为一名在一线为药物滥用人群提供直接服务的社工,我长期致力于探索如何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去做好个案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戒除毒瘾、正常生活的同时,也降低因吸毒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2、在药物滥用领域开展本土化同伴教育探索和实践
“同伴教育”是指通过相同特殊经历成员之间分享信息从而达到积极、健康结果的过程,作为一项在国际上广泛运用的药物滥用戒断和预防的专业方法,已经形成较成熟的应用模式。
从2011年起我就开始策划和主带同伴互助小组,探索运用同伴教育的方式来更好地帮助服务对象戒毒康复。2013年在区工作站的指导下,推动了“杨浦区大桥街道同伴教育工作室”的成立。
3、在涉毒家庭困境儿童领域的社会工作实践
2014年参加“引航灯”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项目、2018年参加“拯救向日葵”涉毒家庭困境儿童观护计划,为服务对象子女提供个案、小组、讲座、课业辅导等多方位的服务,给予其关爱和帮助。
4、对药物滥用人群开展24小时热线服务的探索
2014年9月起至今,参加自强总社“毒”来不再独往——上海吸戒毒人员(家庭)危机干预项目,参与24小时戒毒咨询热线4000870626的接听工作(每周五)。热线将隐性、城市流动人口中的药物滥用人员纳入禁毒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服务范围,对陷入吸毒困境的家庭及时开展情绪疏导、风险评估、资源链接等危机干预服务,以缓解危机情境,预防更多的危害产生。
在该项目中,除了直接接听热线外,我还负责整个热线平台的维护及接听记录的整理,协助制定成瘾者风险状况评估表、对戒毒康复领域各类求助问题进行梳理、探索不同处境下的应对策略、形成热线危机干预实务操作手册。
上海吸戒毒人员危机干预项目2016年11月荣获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的突出表现项目,2017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项目,并荣获第六届林护基金杰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奖。
5、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实践
2018年参与了“未来,不再毒艾”青少年禁毒防艾宣传教育项目,探索在大学校园招募大学生成为志愿者,共筑校园禁毒防艾的安全网。
6、督导工作实践
2015年12月起对机构内的中级社工开展个案工作督导,每季度参与工作站对全体社工的督导评估工作。2018年9月担任自强总社助理督导(示范岗),对新社工进行培训带教,以及参与机构年度的督查评估工作。我努力与被督导社工建立积极的关系,以尊重、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接纳的态度与社工进行互动,倾听、同理其情绪困扰,用优势视角去看待社工的工作,给予其肯定和鼓励,协助同工的成长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加杨浦区社工督导培养计划,在督导专家的指导下协助有需求的社工机构开展督导工作。为有需要的社工提供个别、团体督导面谈,就社工在工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专业探讨、经验分享,倾听社工遇到的困扰并提供情绪疏导以及心理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协助有条件的机构探索内部督导机制,发掘合适的督导储备人才。
7、传递社工理念
2013年7月至2014年年底,参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通990”每周一节目的案例分析,之后作为嘉宾定期参与电台的直播节目。通过电台节目传递社工理念,从社工的视角提出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这段经历让我看到了来自社工的声音和力量,也意识到作为一个社工可以为社会做的事情有很多。
2019年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者 王静
2020-03-25查看详情主要工作经历:
2006.05-2012.11,静安寺街道景华、百乐居民区 社工负责人
2012.11-2013.12,静安寺街道华山居民区 党总支副书记
(其间:2010.5-2010.10任世博会志愿者队长助理;2010.11-2012.12兼任“11.12”火灾善后工作小组组长)
2013.12-2015.06 静安寺街道华山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
2015.06-至今,静安寺街道华山居民区 党总支书记
2012年6月,取得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
2013年3月,晋级为静安区社会工作初级督导
曾受奖励情况:
2011.06获“静安区社会组织优秀党员志愿者”荣誉称号;2014.11 “同心百乐,幸福百分”案例,获静安区第一届“优秀社会工作案例”三等奖;2014.12、2015.12 荣获区“两个实有”社区实施优秀居委干部;2017.11 获“静安区2017年优秀社会工作者”称号。
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成就:
1、征集社区目标
“吾悦华山”得票最高成为居民自己选出的社区发展目标,这种属地居民共同参与的价值就在于共同完成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人人融入,唤起居民对于社区的感情,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把社区当成家,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聚居区,让社区充满温馨与幸福的感觉,才会让社区居民有更强的归属感。
2、搭建议事平台
完善社区“一委四会”的民主治理架构,即“社区同心自治委员会”、“同心家园顾问委员会”、“同心家园共建理事会华山分会”、“社区管理与服务委员会”、“华山居民区监督委员会”。“四会”围绕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公共议题,讨论、议事、决策、执行、监督、评议,各自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共驻共治”、“行政保障”和“建议咨询”作用。自己动手参与的自治才能让我们的“家”焕发出新的风貌。
3、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培育自治团队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家园,是滋养团队成长的乐土。根据团队的定位和特点招募、孵化“群众领袖”,做到“团队有标识、活动有章程、运作有项目、实施有记录”。这些努力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效的支持。
4、团队运作项目化
每个团队根据自身特色制定活动项目,通过申请专项活动资金,经社区“同心自治委员会”投票审核,让各项活动得以正常、健康的开展。社区工作人员也从事务的执行者、落实者向社区自治的组织者、服务者转变。群团组织的相继成长使我深刻体会到,社会工作方法不仅很大程度调动了群众领袖的积极性,居民的参与度,同时,也让居民在活动中实现自治,服务社区。
5、三社联动
结合传统节日和社会组织合作开展“益邻社集华山嘉年华”活动,成功探索了社会组织与居民区良好互动,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运作方式。活动秉承社区居民当主角,社区活动居民帮的理念,社会组织运用专业的方法、技巧,来培养社区的志愿者,提升居民的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归属感和幸福感。社区最大的资源是人,不同人群需求不同,服务不同,社区需要合作共赢的伙伴,同时也是社工相互学习,自我成长的过程。
在积极推进社区治理建设的同时,引导社工在社区工作中运用专业方法开展社区服务,进一步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实务建设,提升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体现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作用,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解决服务对象的实际问题,在增进社区融合、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区和谐、推动社区发展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2019年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者 韩斌
2020-03-25查看详情主要工作经历:
2012年-2015年 上海学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2015年至今 上海青浦区关爱社工事务所 理事长
曾受奖励情况:
2019年度中国百名社工人物
上海市青浦区社会组织领军人才
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成就:
自2012年以来一直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抱负着重要的使命,协助有需要的弱势群体解决问题,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同时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开展预防性及应对性的工作。他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乐观工作态度及价值取向、投入公益服务中。深入分析青浦区各类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计划并推行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社会服务项目,将社会工作的先进理念带入青浦,为社会工作在基层推广和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了 “上海高校社工师生实习(训)基地”,为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和方向提供了平台。为推动本土社工发展做出贡献。
2019年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者 张彦君
2020-03-25查看详情主要工作经历:
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 禁毒社工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 社区管理专业教师
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上海杨浦区复馨社工师事务所 项目经理
2015年9月至今,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副总干事、督导
曾受奖励情况:
2010年,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第二届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微笑的向日葵——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服务对象淑芳个案分析》)
2011年,第三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论文二等奖(《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伦理困境》)
2012年,第六届“梁国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奖学金”二等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安全周”项目服务报告》)
2013—2014年度,杨浦区优秀社会工作案例三等奖(《通往美好生活的不寻常之路——优抚对象与社区物业间的冲突调解》)
2014年度平凉路社区优秀党员
2017—2018年度,杨浦区优秀社会工作者
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成就:
张彦君,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督导。现任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副总干事,进行项目管理、督导评估、资源拓展、项目开发等工作。长期参与儿童青少年家庭、社区发展等领域社会服务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参与杨浦等区域睦邻中心规划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及规划建议,探索社区公共空间运营管理经验与模式;参与上海、江浙部分地区机构及项目督导评估,结合自身经验,促进项目优化提升。
曾获民政部优秀社会工作案例一等奖、杨浦区优秀社工,督导本机构项目及案例多次获得市、区优秀项目及案例。开展实务工作过程中,关注服务对象生态环境,探索社会服务的社区支持体系建设,挖掘社区内生力量,探索参与社区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2019年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者 戴愉
2020-03-25查看详情主要工作经历:
2009年7月—2013年12月
任上海浦东新区乐耆社工服务社社区部 项目主管
2014年1月—2016年11月
任恩派-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城市业务中心 项目经理
2016年12月至今
任上海静安区居委会工作研究会 总干事
曾受奖励情况:
2017年10月,2017年静安区优秀社会工作者
2018年10月,第四批静安青年英才
2018年12月,《静安社区需求大数据分析调研报告》获2016-2017年度上海民政优秀论文二等奖
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成就:
2018年1月,设计完成《静安社区工作一本通》,并在全区推广,成为静安区居委会标准化建设、“全岗通”教材。
2017年7月,设计完成《静安区社区分析工具》,并在全区推广。
2017年5月,策划实施第一届“静安区社区参与式会议主持人培养”,全区共产生14名参与式会议引导人。
2017年1月,设计完成《静安区社区自治金项目运作管理指导手册》,并在全区推广,成为静安区“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主题。
2016年5月,全面统筹完成北京儿基会-安盛移动安全体验教室上海站系列活动。
2015年7月,执行汇丰社区伙伴计划(二期),全面统筹华东地区推进工作。
2015年5月,设计完成《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自治金管理办法2.0版》,于同年9月在全区进行推广,并对全区800多名居委会干部进行培训指导。
2014年4月,搭建培养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首批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队伍。
2012年6月,设计完成《“勿忘我”预防长者被忽视项目——社区志愿者介入隐蔽长者服务手册》,并参与上海市老伙伴服务计划。
2019年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者 胡春燕
2020-03-25查看详情主要工作经历:
2011年6月-2013年6月 长宁区心友社工站 助残社工
2013年6月-2016年4月 松江区永丰街道 社工
2016年4月-至今 上海市第四福利院 社工
曾受奖励情况:
获得2018年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服务明星称号
开展的“我的秘密花园”孤残老人园艺小组活动获得2018年上海社工协会十佳优秀案例的荣誉
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成就:
2017年2月至8月期间,结合四福院内孤残老人实际需求,链接院内外环境资源,借鉴园艺治疗模式,开展“我的秘密花园”孤残老人园艺小组活动,让孤残老人在参与照顾各类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四季的生命轮回,从种植活动中学会观察、发现并分享心得,激发老人之间的互助意识,提高自信心、成就感,培养自主管理能力,营造一个具有支持性的住养环境,此小组工作获2018年上海社工协会十佳优秀案例。
2018年,在原先以小组工作为载体的基础上,策划实施“乐活农场”四福院住养老人园艺项目,将服务对象由精神发育迟滞老人拓展至院内老人(行走不便老人、本地老人),在老人熟悉领域内以农业种植以及花卉盆栽种植的方式,享受植物产品和花卉盆栽的回馈,释放情绪压力,收获快乐,增强自主管理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同时通过志愿者结对帮扶的方式,增进老人与老人间、老人与志愿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为老人构建了社会支持网络。
2019年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者 乔佳琦
2020-03-25查看详情主要工作经历:
2012年5年—2015年5月 上海市静安区社会工作者协会 秘书长
2015年6月至今 上海澜途社会工作事务所 负责人
2016年至今 静安区社会工作初级督导
2016年至今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妇女联合会执委
曾受奖励情况:
第三届静安区青年英才;
2017-2018年度静安区社会组织优秀党员志愿者;
2016年度静安区优秀社会工作者。
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成就:
1、带领上海市静安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实现实体化、专业化、项目化转型,协会成为上海市社会工作示范单位。
2、创立上海澜途社会工作事务所,以社会工作理念开展多个社区建设项目,在2017年获得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4A等级,2018年静安区文明单位。
3、作为唯一一家社会组织参与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规范》地区标准建立。
2019年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者 田鹏志
2020-03-25查看详情主要工作经历:
2003年7月—2009年7月 家庭寄养中心社工
2009年7月—2015年7月 家庭寄养中心社工督导
2015年7月—至今 家庭寄养中心主任
曾受奖励情况:
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2011年优秀社会工作者
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第二届社工案例评选一等奖
2018年度上海市儿童福利院考核优秀
带领团队获:
2011-2012年度上海市民政局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015年获上海市民政系统第四届十佳服务品牌
2016年获上海民政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二等奖
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成就:
2003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同年进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寄养中心从事社工工作,主要负责市区寄养家庭的服务管理;2005年筹建宣桥镇儿童家庭寄养服务站并从事工作站管理工作;2009年担任寄养中心社工督导,负责寄养中心社工的实务督导及专业化发展,2015年至今任寄养中心主任,负责整个寄养工作的统筹管理。
16年的工作实践,见证、参与了社会工作的起步、发展、完善,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家庭寄养的专业化发展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更为福利院的孩子们创建了一条走进家庭,融入社会新的路径,让他们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拥有家庭、享有亲情。
主要工作成就有以下几方面:
1、实践寄养实务和社工的融合路径,引领家庭寄养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2、提炼寄养“社工+”工作模式,创新寄养服务管理,创建“彩虹桥”服务品牌。
3、构建寄养大数据,主持课题研究,支撑寄养实务开展,推动寄养项目发展。
2019年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者 庄洁
2020-03-25查看详情主要工作经历:
2011年7-2013年12月 香港社福机构 从事长者与家庭社会工作
2014年3月至今 上海市东方医院社工部 从事医务社会工作
曾受奖励情况:
1、2016年9月,获得初级社会工作督导师资质(浦东新区民政局及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
2、获得2016年度上海市东方医院优秀员工。
3、《医务社会工作和医院志愿服务协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得2017年度中国医院协会颁发的“医院管理创新奖三等奖”。
4、《小组工作介入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干预》项目入选2017年上海市卫计委医务社工评估项目。
5、《连续性照护视角下的慢性病管理与社会工作干预研究》(课题编号:201802024)入选2018年上海医院协会医院管理基金项目青年项目。
6、《中国医学伦理学》上发表论文《社会工作介入晚期肿瘤患者的实践:家庭为本的视角》。
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成就:
自2011年从事社会工作起,从香港到上海,从长者、家庭社会工作到医务社会工作,庄洁不断探索与反思社会工作实践,倡导与实践着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2014年3月,她回到上海成为上海市东方医院社工部的一名医务社工,专注于医务社会工作的实务、科研与教学督导工作。在社工部“秉承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学术与实务协同化发展,多元合作创新服务模式,全人关怀促进患者康复”的理念与使命下,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本土医务社会工作,积累了宝贵的本土医务社会工作经验,推动了本土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向医务社会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庄洁与社工团队一起回应患者与临床需求,聚焦专科、专病的精准医学,以项目化推展专业服务;同时探索从医务社会工作向健康社会工作的转变,从预防、治疗到康复阶段,从医院到社区,为患者与家庭提供“全面覆盖、全程干预、全人关怀与全员参与”的服务模式,实践着社会工作的理念与使命。
在医务社会工作的实务与研究方面, 她与社工团队一起专注于社会工作介入慢性病管理的工作。探索与开发帕金森病患者全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为不同群体提供从预防、治疗到健康管理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在肿瘤患者服务方面,她长期为住院肿瘤患者提供家庭为本的支持服务,并发表论文《社会工作介入晚期肿瘤患者的实践:家庭为本的视角》,总结医务社会工作在肿瘤患者实践中的经验。
在教学督导方面,她负责社工部的实习督导工作,为国内外社工学生提供实习督导工作,并积极参与全国、上海市及浦东新区的医学生、社工学生及社工的教学、培训与督导工作。
2018年度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者 赵艳
2019-03-19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