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分享|挖掘社区群众工作法,开辟基层治理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4-10-16 11:26:09


本期社区工作分享,4名社区工作者就如何开展“四百”大走访,如何在旧改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如何化解社区治理顽疾,如何传承创新新时期“枫桥经验”深入开展大讨论。


一、“三Qin(g)三Xiu”六字诀工作法  实现“幸福岛”蝶变之路


李秀勤  

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长岛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长岛路居民区是90代末建成的动迁房小区,多年来,外墙渗水、垃圾乱扔、停车难等问题频发,面对这些突出难题,长岛路居民区在区委和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与支持下,成立了“秀勤工作室”,总结提炼了以“三qin(g)三xiu”“六字诀”工作法。


01

擎——红色引擎。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核心作用,引领“三驾马车”,携手共建单位单位、“两企三新”及志愿服务等自治团队,形成一核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02

情——大爱情怀。以对社区工作的激情自我驱动,心中有群众胸中才有情怀,思想有了干劲,肩上才有担当,把情怀与居民产生共情双向奔赴,打造有温度的社区。


03

勤——勤悟笃行。落实脑勤、腿勤、手勤、眼勤、嘴勤的“五勤”,加上热心、耐心、细心、用心、贴心的“五心”,形成“勤”劳为民,全“心”服务的工作作风。


04

嗅——敏锐探索。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社区体征,分析“病因”,持续以“三会”制度汇集民意、开展民主协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


05

绣——穿针引线。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挖掘“内生力”,组建8个以岛命名的志愿者团队,引进“外在力”,与28家单位共建联建,以绣花针方式串起各方资源,绣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实景图。


06

秀——秀出品质。通过各方努力,撕掉“老破旧”的标签,停车难、充电难等民生问题得到化解,建设惠民、便民洗车点,建成上海第一部由居委监管账户的“商夏梯”,打造沁心园、海棠巷、红梅栈等小区网红打卡点,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三qin(g)三xiu”六字诀工作法使长岛路居民区实现了从难啃“硬骨头”到治理“样板间”,从“老旧破小”变身为“幸福之家”的转变。



二、从“四百”到“三带”  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


朱必赟  

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天诚居民区主任干事


在“凝聚力工程”的发源地华阳街道,天诚居民区用实际行动践行“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精神,及时回应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总结出“带着问题走、带着资源走、带着办法走”的“三带工作法”,成功化解天诚花苑和武定大厦公共通道停车矛盾。

01

带着问题走访,从了解事件起因出发,倾听居民的多元需求。天诚花苑与武定大厦围绕通道通行权利进行了诉讼,法院根据建造方案划定的小区红线范围,判定通道权属归天诚花苑。天诚业主要求武定业主车辆离开的呼声愈来愈高,两个小区矛盾进一步激化。居委会带着通道停车的矛盾问题,陆续走访了两个小区业委会、物业和停车居民,听取业主诉求,通过“橙诚议事厅”平台,组织居民代表们进行了多次情况通报和“头脑风暴”。经过多次讨论,小区业主基本达成妥善解决车辆停放问题,及时整改通道安全隐患的共识。


02

带着资源走访,从纾解停车困境出发,寻找车辆清退的突破口。居委会的年轻社工分头排摸周边小区、园区、楼宇的停车资源,制作成“停车资源表”。帮车主们罗列出丰富的停车资源,进行“实地打样”和“价格谈判”。久而久之部分车主的想法发生了转变,渐渐放下心中不满,一半车主寻找了其他车位,居委会顺势在通道上安装了警示标志,单侧的通道打通。


03

带着办法走访,从法理情角度出发,建立常态管理机制。居委会多次邀请消防支队、社区民警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折页发放,加大宣传力度。随着另外一侧通道打通,居委会以“橙诚议事厅”为平台,运用“三带工作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构建“三弄两厅社区治理格局”,实行弄长制,由弄长牵头党员骨干、居民代表处理好小区间的公共事务。以武夷路历史风貌街区开展城市更新为契机,改造提升两处居民活动空间,建立“船王包玉刚微展厅”和“橙诚志愿者工作室”,从讲好社区故事到服务好社区居民,多措并举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归属感,以文化凝人、以服务凝心。


三、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实现幸福原地升级


杜颖 

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蕃瓜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助理

蕃瓜弄小区于上世纪60年代通过改造,成为上海市第一个5层楼的工人新村。历经半个多世纪,房屋老化、结构隐患、厨卫合用、渗水漏水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居住安全,2022年,小区被列为市、区小梁薄板住房改造重点项目。居委会探索构建体现蕃瓜弄特色的旧住房改建群众工作八法,创新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两旧”改造示范样板。


01

一线聚力法。坚持网格在一线搭建、思想在一线引领、力量在一线集结、调研在一线开展、工作在一线推进,奖工作力量下沉一线、分片包干,把责任和奉献写在“网格末梢”。


02

一户一策法。开展全覆盖入户摸底调查,建立一户一档,切实做到每家每户产权归属清、户籍人口清、家庭矛盾清、特殊人群情况清。累计召开“一户一方案”讨论会26场,尽最大努力满足居民诉求。


03

党员带头法。积极推动每名党员做到“三亮”: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纳入改建的101户党员家庭第一时间全部完成签约,充分发挥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


04

集体共情法。紧扣小区大部分居民不舍邻里、故土难离的心情,一户户做工作、一家家讲政策,让居民群众充分认识旧住房改建的优势和好处,在有“人情味”的政策讲解中实现政情与民情的互通。


05

将心比心法。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不断增强共情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方便出门的特殊人群,以“上门帮办”等各类方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06

组团服务法。遇到不理解的居民,“组团式”反反复复上门做工作,有的甚至反复上门百余次,逐步掌握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把“大道理”通俗化,把政策讲清楚、说明白。


07

关键人物法。居民区党总支、临时党支部通过抓住关键人物,充分让群众自己做群众的工作,形成“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的邻里带动效应。


08

随机应变法。充分发挥党群优势,力争找到开启居民“心锁”的关键钥匙,日常工作中,见缝插针,反复上门做居民工作。在攻坚阶段,发挥党群优势,协调各方资源,积极寻找恰当时机,打开居民的“心锁”。


2027年,蕃瓜弄居民即将回搬,居委会作为“娘家人”,用心践行“人民城市”的理念,力争让居民早日圆上新居梦,奋力谱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章程。



四、议事协商“小客堂”,办成百姓安居“大名堂”


徐文明

嘉定区徐行镇伏虎村党总支书记

嘉定区徐行镇伏虎村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紧紧抓住“议事协商”这根线,将议事协商“小客堂”,办成百姓安居“大名堂”,将“有事好商量”转变成“有事能商量”,再到“有事会商量”,扎扎实实解决了村里许多好事、实事。

01

察民情。徐行镇自2012年在全镇范围内推广重点项目——“客堂汇”,成为村民讲明情况、表达想法、解决问题的重要阵地。2018年,伏虎村借助“客堂汇”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激发加强村民议事协商的决心。自2019年起,在“客堂汇”的良好基础上,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建设,将村民议事流动的客堂间固定在赵家村民组,建立了党群议事堂,围绕如何美化村组小路提出意见和建议,一个普通小村组逐步被打造成了样板示范村组,村民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从此,村民们变得敢说、想说,党群议事会成了表达意愿的地方。


02

聚民智。有了赵家村民组的成功经验,村委会将议事协商延伸拓展,创新组建“平移建房自治工作小组”,在村党总支牵头、村平移归并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召开户代表会议,推选出了7名有责任心、热心公益并有一定农村建设管理经验的村民,组成平移自治工作小组。通过定期召开平移自治小组周会,充分听取村民意见诉求,调整平移点设计工作方案,累计向村民征询超15次,化解了不少难题。通过让村民充分知情、全程参与、动态把控,让他们真正放心,也融洽了干群关系。


03

惠民生。2021年,伏虎村被国家民政部确认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村党总支制定了《议事协商创新实验方案》,明确党总支领导、村委会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议事协商模式,包括确定议事成员、协商议题、协商规则、协商成果运用等。经过4年多的运行,村级的人居环境星级评定、农民建房、道路提升、项目引进后场地租金与分红等诸多大小事宜,都通过议事商议有效解决。


坚持议事协商,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伏虎村将议事协商“小客堂”,办出了百姓安居“大名堂”。


来源:浦东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长宁区委社会工作部、静安区委社会工作部、嘉定区委社会工作部


相关信息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无